站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,你们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代,因为你们的大学生涯将与一场波澜壮阔的技术革命——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——同频共振。2025年8月21日,国务院发布了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(国发〔2025〕11号),这将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纲领,更将是塑造你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宏伟蓝图。那么,究竟何为“人工智能+”?它又将如何颠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?本文将带你初步探寻答案。
一、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深层内涵:超越工具的范式革命
“人工智能+”(AI +)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概念,其核心要义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,引发以智能驱动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结构重塑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。
1.它是一种“基础设施”:如同过去的“电力+”和“互联网+”,AI正成为一种新的通用目的技术(GPT),渗透到各行各业,成为像水、电、网络一样的基础设施。它不再是某个部门独有的工具,而是赋能所有业务环节的“数字血液”。
2.它是一种“新型生产力”:AI能够自主学习、决策和优化,极大地扩展了人类认知和能力的边界。它不再仅仅是提升效率的辅助工具,而是能够创造新价值、催生新业态、重构商业模式的核心生产要素。
3.它是一种“战略思维”:“人工智能+”要求我们将智能化的思维融入企业战略、组织架构、业务流程和产品创新的每一个环节。它倡导的是一种全员、全流程、全生态的智能化转型。
《意见》的发布,标志着国家从顶层设计上,为这场变革提供了政策保障、方向指引和资源支持,旨在推动中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。
二、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对企业管理的重大影响
企业管理是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核心战场之一。其影响是全方位和颠覆性的,正推动企业管理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与算法驱动”的范式跃迁。
1.决策模式的颠覆:从“事后复盘”到“事前预判”与“事中优化”。传统管理决策严重依赖管理者的经验和滞后的报表数据。而AI通过大数据分析、机器学习预测和实时模拟,能够对未来市场趋势、客户行为、供应链风险等进行精准预判,使决策从“艺术”变为“科学”。例如:利用AI进行销售预测,可以综合考虑历史数据、天气预报、社交媒体情绪、宏观经济指标等数百个变量,其准确率远超人工经验估算。这使得企业能够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,实现精益运营。
2.运营效率的极致优化:自动化与智能化贯穿全流程。AI驱动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(RPA)和智能工作流正在接管大量重复、规则-based的业务流程,实现降本增效的质的飞跃。例如:一份报告显示,会计师使用AI软件后,可以将约8.5%的时间从常规数据录入工作中重新分配到增值活动(如客户支持和质量保证)上。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将宝贵的人力资源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。
3.组织架构与人才需求的重塑:人机协同成为新常态。企业的组织形态正从传统的金字塔科层制,向围绕AI智能体(AI Agent)构建的、更加扁平、灵活和网络化的“人机协同”模式演变。影响:基层执行岗位会逐渐被AI替代,而懂业务、懂数据、懂AI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。同时,会出现如AI合规专员、AI伦理专员等新兴岗位。员工需要持续学习,与AI成为协作共事的“同事”,而非竞争者。
4.风险管理与合规的范式升级: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。AI可以7×24小时实时监控内外部交易数据流,利用异常检测算法识别欺诈、舞弊和市场风险,实现“事前预警、事中控制”。例如:在金融行业,AI风控模型能实现每日自动生成风险预警报告,高风险客户识别率可提升至98%。这为企业构建了强大的“数字免疫系统”。
5.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价值链重构:从产品导向到服务与体验导向。AI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。企业可以利用AI深度洞察每个客户的独特需求,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,从而从卖产品转向卖“解决方案”和“体验”,重构价值创造方式。例如:蚂蚁国际与渣打银行合作的AI驱动外汇管理解决方案,能以外汇鹰序时序列预测模型(Falcon)预测外汇风险敞口,准确率超过90%,显著降低了客户的外汇对冲成本和流动性管理成本。
同学们,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是一场不可逆的时代浪潮。它不会淘汰企业,但会淘汰那些固步自封、拒绝变革的企业。它也不会淘汰人类,但会淘汰那些不愿学习、无法与时俱进的人。对你们而言,这意味着在大学期间,除了要扎实掌握会计、财务等专业基础知识外,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数据素养(Data Literacy)、技术理解力和跨界融合能力。学会如何与AI协作,如何利用AI工具解决复杂的商业问题,将是你们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希望你们能以开放的心态、求知的热忱,主动拥抱这个“人工智能+”的新时代,成为驾驭变革、创造未来的新一代商业领袖。
来源:财务会计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