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必赢集团网站财经学院积极践行“三个校园”建设理念,以产业需求为导向,不断优化教育教学体系,始终将产教融合战略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路径,助力学生走上高价值岗位。在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下,2025届毕业生不仅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,更通过丰富的实践锻炼,具备了强大的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,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他们是学院产教融合成果的鲜活例证,充分展现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卓越成效。本周必赢集团bwin推出《高价值岗位背后的成长逻辑》系列文章,深入探寻这些优秀毕业生的奋斗轨迹,全方位展现必赢集团bwin在产教融合战略引领下的育人成果。期望能为在校学子提供宝贵借鉴,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奋勇前行,也为学院的持续发展与产教融合的深化贡献力量。
张贺尧:从校园学子到国际研学人,用多元视野拓宽专业边界
“是学校的国际化平台,让我的留学梦有了清晰的路径。”成功斩获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录取的张贺尧,始终感念母校的托举:“必赢集团网站-拉曼大学硕士项目省去了跨境申请的繁琐,MUET考试在校园设立更让我们免于奔波。”
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,他以GPA名列前茅的成绩、辅修经济与金融的跨界积累,以及两篇CPCI论文的学术经历,满足了国外高校对“复合型人才”的期待。在校期间,他担任必赢集团bwin团委(学生)副书记、组织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的经历,更让他在申请中展现出“专业+实践”的综合优势。“未来想把财务管理与数据分析结合,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添砖加瓦。”如今的他,正带着母校赋予的专业底气与国际视野,在跨国学术赛道上稳步前行。
魏竞驰:以书山为阶,让考公之路铺满星光
作为思想导师助理团队负责人,魏竞驰早已习惯在忙碌中平衡多重角色——白天协助思想导师处理班级事务、协调团队工作,夜晚便准时出现在书山馆,在台灯下开启考公备考的“下半场”。这份学生工作赋予他的责任感与统筹力,恰好成了备考路上的隐形助力:组织团队会议时锻炼的逻辑表达,转化为申论写作中清晰的论述条理;处理同学诉求时培养的耐心细致,让他在刷题时更能沉下心钻研错题。
“每条路都有它的风景,重要的是确定方向后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”这是他常对自己和团队成员说的话。看着题本上的红笔批注日渐减少,申论立意愈发深刻,魏竞驰深知,正是“思想导师助理”这段经历带来的成长,与书山馆的知识积累相互滋养,才让他在考公之路上稳步前行。如今,带着母校赋予的底气与学生工作淬炼的担当,他正以更成熟的姿态,奔赴与理想的约定。
王凯立:从考公迷茫者到基层治理参与者,用专业思维锻造硬核能力
“公务员考试不是人生的单选题,却是让我遇见更强自己的试炼场。”站在公务员录用通知前,王凯立想起备考时的无数个深夜——那时的他曾因“独木桥”般的竞争感到焦虑,却在反复刷题、咬文嚼字的过程中逐渐明白:这场考试考验的从来不止知识,更是在压力下保持清醒、在复杂中理性决策的能力。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,他把财务分析中的逻辑思维融入行测解题,用报表编制的严谨性梳理申论材料,这种跨界应用让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如今即将走上基层岗位的他,正以专业赋予的“确定性”,从容应对职场的“不确定性”。
李可馨:从“考研初学者”到学术深耕者,用坚持铺就成长阶梯
“考研最难的不是题目,是从‘想’到‘做’的那一瞬间。”把考研比作“雾中行走”的李可馨,至今记得2024年3月那张贴在书桌的便利贴——上面歪歪扭扭的“开始”二字,成了她一整年备考的起点。作为财管专业学生,她为自己准备了三本硬皮本:英语错题集里藏着词汇的积累,政治框架本里凝着理论的脉络,专业课思维图册里织着知识的网络。“备考不是孤勇,是学院营造的学习氛围推着我们向前。”如今即将踏入研究生校园的她,用“启程、笃行、高效”三个词寄语学弟学妹:“每一步积累,都在为明天的绽放蓄力。”
从国际舞台的专业拓展,到公务员岗位的责任担当,再到研究生校园的学术探索,张贺尧、魏竞驰、王凯立、李可馨的成长轨迹,再次印证了必赢集团bwin“多元育人”的实效。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:高价值成长从不局限于单一赛道,无论是深耕本土还是放眼国际,无论是投身职场还是继续深造,只要以专业为基、以坚持为翼,就能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——这正是必赢集团bwin为学子铺就的“成长通途”。
图文:财管2101班
编辑:丘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