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必赢集团网站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,我们夏冬艳副教授讲授的《中级财务会计Ⅰ》课程荣获产教融合正式赛道组二等奖,这是夏冬艳老师及其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团队,近年来持续开展课程产教融合创新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成果。
一、《中级财务会计Ⅰ》课程实施产教融合的背景
《中级财务会计Ⅰ》是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,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已经掌握基础会计知识的学生,进一步深入理解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(理论体系)的内容、理论意义及具体的会计方法,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“合规处理能力”。课程以《企业会计准则》为基石,与企业会计实务联系非常紧密。然而,在教学实践中发现,部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较弱,“眼高手低”,难以适应当下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,因而教学方法、教学模式的改革“势在必行”
二、产教融合创新的实践
(一)教学内容创新:岗位能力倒推知识要点,重构教学内容
课程教学团队深入行业企业、政府部门开展广泛的调研活动,根据调研结果,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,定位本门课程的目标岗位群为财务核算岗以及审计助理岗,倒推岗位能力要求所需的知识要点,并进行知识、技能、岗位的匹配。
(二)教学方法创新: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
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,在教学中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线上借助“芯位教育”平台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,开展课前预习,课下答疑、学习成果检测等教学活动;线下教师精讲重难点,开展课堂讨论。
(三)教学环境创设
1.校内虚拟仿真
课程配套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与电子账两个虚拟仿真实训。手工模拟实训方面,涵盖支票、入库单等原始凭证的填写、记账凭证、日记账、总账、明细账,最后编制报表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。在电子账仿真实训方面,采用的是畅捷易代账在线登账系统,由学生完成各账户期初余额的录入、填制记账凭证、对账以及报表的最终生成整过程,提高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。
2.校外实习基地
依托学院的产教融合实习基地,与会计师事务所、企业、银行、医院等开展广泛合作,组织学生赴行业企业参观,推荐优秀学生赴企业定岗实习等活动,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,强化实际经济业务活动的感知。
(四)师资队伍建设:校企“双导师”制协同育人
一方面,采取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、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编写教学案例等多种方式,提升团队教师的专业技能;一方面,邀请行业导师参与课程大纲制定,承担部分教学任务,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等工作。
三、课程产教融合创新的成效
(一)学生从“知识接收者”到“岗位胜任者”
近年来,学生获得专业相关的省级以及财务竞赛奖项显著增加,荣获“立信杯”全国会计技能大赛(手工账务处理)大赛一等奖、三等奖、优胜奖等奖项;“立信杯”全国会计技能大赛(RPA商业机器人设计与应用)三等奖等奖项;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若干;众多学生通过初级会计师考试,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。
(二)教师从“理论传授者”到“产教融合者”
实施教学创新以来,团队教师已经实现“双师型”师资全覆盖,拥有会计行业的高级会计师、会计师资格证书、注册会计师、税务师资格证书。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,获得多项优秀指导教师称号。教师团队获得校级教改课题20余项;校企合作横向课题3项;发表多篇教改论文。
通过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,《中级财务会计Ⅰ》课程实现了人才培养从“校内闭环”到“产业赋能”的跨越,不仅学生获得了成长,教师也获得了教学、实践、科研能力的提升。未来,课程将在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耕,进一步提升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。
图文:夏冬艳